漫步中軸沿線的百年商業街,感受古今交融的京城魅力


編輯:北京國旅 來源:互聯網 發布時間:2022-12-21 21:28:29


 北京中軸線既是北京城的空間之軸,更是文化之軸,蘊含著許多動人的文化與歷史。如果想感受北京的民俗風情,那么一定不要錯過這些古老的商業街。

01

地安門外大街

 

 

地安門外大街位于北京老城傳統中軸線的北端,東連南鑼鼓巷,西臨什剎海,南起地安門東西大街,北至鼓樓,跨東西兩個城區,全長近800米。因南端原為皇城后門(地安門),故曾名后門大街。

 

 

 

 

自元代形成以來,地安門外大街前承皇城、后啟鬧市,歷史上承載的商業功能延續至今,是中軸線上形成時間最早、形態最穩定的商業街市,體現了中國古代傳統“前朝后市”的營城理念。承載了北京建都以來的歷史變遷,見證了北京老城地區的商業發展。

 

 

 

 

02

煙袋斜街

 

 

煙袋斜街位于地安門外大街鼓樓前,最早形成于元代。煙袋斜街本身就宛如一只煙袋,細長的街道好似煙袋桿,東頭入口像煙袋嘴,西頭入口折向南邊,通往銀錠橋,看上去好似煙袋鍋。

資料圖

 

盡管煙袋斜街短而窄,卻是清末民初赫赫有名的京城八大樓的發源地。1802年,慶云樓在煙袋斜街上開業,清末,由于經營管理不善,慶云樓的廚師和伙計大量流失。那些離開慶云樓的廚師和伙計紛紛在京城其它地方開設酒樓,形成了著名的京城八大樓:東興樓、泰豐樓、致美樓、鴻興樓、正陽樓、慶云樓、新豐樓、春華樓。

清廷退位以后,居住在什剎海附近的王公貴族、八旗子弟失去了俸祿,為了維持生計,紛紛變賣古玩字畫,在煙袋斜街上開設了多家經營文房四寶、古玩玉器、裝裱字畫的商鋪。

 

 

煙袋斜街53號——“大清郵政信柜”主題郵局堪稱中國近代郵政的縮影,之所以取這個復古的名稱,意在展現煙袋斜街的老北京文化,展示北京郵政的悠久歷史。

 

 

行走在這條古色古香的步行街上,那些經營剪紙、陶器、捏泥人、吹糖人、特色小吃的沿街店鋪,都能使游客真切地感受到濃郁的京味兒文化氛圍。

03

王府井大街

 

 

王府井大街號稱“中華第一商業街”,是首都北京的商業金名片,它的百年商業史是中國近現代商業發展的縮影。

 

 

早在元代,王府井附近常有商販聚集,漸漸繁華,形成一條早期的商業街,其名為“丁字街”。明代,不少達官貴人在丁字街西側修建王府,這條街后來被稱做十王府、王府街及王府井大街。清代的王府井大街,已形成一定規模的街市。清末東安市場的建成是王府井大街興起的重要標志。

1999年,王府井大街正式改為步行街,改造后的王府井大街既保留了百年老街的文化標志和內涵,也融入了現代化的購物體驗模式。2019年底,王府井步行街從金魚胡同向北延至燈市口大街。

首都劇場 資料圖

 

 

 

如今的王府井大街上,北京重要的文化地標吉祥大戲院和首都劇場均坐落于此,北京網紅打卡地和平菓局成為一處追尋老北京記憶的沉浸體驗空間,各種傳統老字號美食與新式餐飲品牌爭相帶給游客最難忘的舌尖體驗……各種知名品牌旗艦店和城市概念店紛紛落戶王府井大街,游客不再只是在主街上走馬觀花,更多的深度探尋,會讓到訪的游客發現更多的“寶藏”。

 

 

和平菓局

 

04

前門大街

 

 

前門大街位于北京中軸線南段,北起前門月亮灣,南至天橋路口,與天橋南大街相連,全長845米。明清至民國時,這里稱為正陽門大街,1965年正式更名為前門大街。

 

 

 

 

前門大街上的老字號 資料圖

 

前門是老北京商業最發達的區域之一,老北京有首民謠:“大柵欄里買賣全,綢緞煙鋪和戲院,藥鋪針線鞋帽店,車馬行人如水淹。”在這里可以找到同仁堂、瑞蚨祥綢緞莊、全聚德烤鴨店、都一處燒麥等聞名遐邇的老字號。

 

 

北京坊 資料圖

 

如今,杜莎夫人蠟像館、北京大城小像、畫游千里江山·沉浸式光影展演讓傳統街區有了創新活力,傳統文化在這里創造性轉化,京味兒民俗在這里創新性展示,北京坊、Page One、新華@書店、宮宴等掀起網紅打卡熱潮。漫步前門大街,游客可深度體驗京味兒文化、盡情享受潮流消費生活。

【溫馨提示】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提醒廣大市民、游客出行時切實做到不聚集、不扎堆,最大限度減少感染風險。



中國國旅
中國國旅
返回頂部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精品一区